汉匠
  • 首页
  • 关于我们
    • 公司简介
  • 案例展示
    • 寺庙设计
    • 工程施工
  • 联系我们
  • 寺庙设计装修
首页 > 新闻动态 > 行业资讯

探寻清代故宫为何火灾少?

作者: 更新时间:2023-03-02 点击数:

探寻清代故宫为何火灾少?

故宫建于1416年,至今已600多年,共发生过80多次火灾,其中重大火灾20余次。值得注意的是,明清共24名皇帝在故宫中居住过,可从火灾数量看,明代明显多于清代。

明代嘉靖、万历两朝火灾数量尤其多,嘉靖当政45年,发生火灾14起,平均每3.2年便有一起,而清代康熙朝时,61年只发生了一起。

明代火灾多,原因很多。

首先,明代故宫格局更密集。嘉靖皇帝曾说:“宫中地狭而屋多,且屋宇相连,所以火灾频发,且每每连烧。我闻南京宫中诸门皆砖砌,不用木。固知圣祖虑深。”嘉靖虽指示被火灾焚毁的房屋不必重建,尽可能留出空地,但推行不力。李自成兵败北京时,将故宫中许多建筑焚毁。清朝重建时,则更多考虑了防火因素,设置了防火墙、隔火殿等。

其次,清代管理更严格。明代很多次火灾是因宫内太监放鞭炮造成的,清代顺治时,也曾因宫女吸烟引燃绳堆,烧毁绳子3万多斤,炮车200余辆及仓库120多间。康熙时,御膳房太监用火不慎,烧毁了太和殿,康熙命令将6人斩首,通过严刑峻法,震慑了手下人。

其三,清代注意使用避雷装置。明代雷击引发故宫火灾多达16起,清代则在故宫中安装了类似避雷针的装置,康熙年间来中国的法国人戴马甘曾记述说:“中国屋脊两端,都有一个仰起的龙头,龙头吐出曲折的金属舌头,伸向天空,舌根连接一条细的铁丝,直通地下。”不过,当时人不太懂避雷针的原理,所以清代依然有雷击引发火灾的个案。

其四,救火科技更成熟。清代故宫配置了大量激筒(又称唧筒),利用活塞原理,将水射向火焰,又称“水铳”,特别是西方传教士邓玉函参与了设计,这种“水铳”效果奇佳,所谓“但有此器则五六人可代数百人之用,又不空费一滴水,不拘多高多远,皆可立到,有似大雨喷空,无处不沾,不但可灭已焰之火,仍可预阻未燃之火”。据史料记载,“顺治初,唐某得水龙之制于日本”,成为故宫中消防利器。

宫殿建筑中大都采用粗梁胖柱,其意思就是它的承载能力要远远大于规范要求的,一般构件只用了承载能力的30%—40%。其优点是即使着火,也能支撑相当长的时间,给扑救赢得时间。

1987年8月,故宫内景阳宫因雷击起火,由于扑救不得法,延烧了3个小时,可燃烧中心雷公柱直径仅损失1/4,殿内主要承重构件损伤深度均不足5厘米。有老消防员指出,传统宫殿是重檐结构,防水效果极佳,外部怎样喷水都难进入,必须带水枪入屋内扑救。刚开始救火时,曾有故宫工作人员指出这一点,却未得到重视,结果白白耽误了3个小时,好在大殿未发生垮塌。而2008年韩国崇礼门发生大火时,消防人员因不了解相关知识,致其被焚毁,令人惋惜。

本文内容主要引自《老北京地方志·故宫志》

加入收藏
Tag: 故宫 火灾
上一篇:修旧如旧:古建修缮需要下大功夫
下一篇:传统建筑为城市发展提供文化张力
返回列表

随便看看

  • 现代古建筑设计问题与方法
  • 西藏民居建筑及寺庙建筑具有独特个性
  • 古建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浓厚文化
  • 古建筑测绘方法与技术的适用性和可靠性
  • 中国庭院古建筑布局:北四合院和南天井院
  • 古建筑辘筒瓦面盖瓦施工技术
  • 山东省邹城市孟庙古建筑群
  • 仿古建筑无法氤氲出古朴之气
  • 闽南传统古建筑装饰样式特点研究
  • 古建筑火灾的预防保护措施

产品推荐

杭州富阳龙门禅寺总体寺院规划设计

杭州富阳龙门禅寺总体寺院规划设计

寺院重建工程施工

寺院重建工程施工

台州南山善法寺古建筑工程规划设计

台州南山善法寺古建筑工程规划设计

福缘禅寺古建筑工程施工图规划设计

福缘禅寺古建筑工程施工图规划设计

杭州依云寺总体寺院规划设计

杭州依云寺总体寺院规划设计

  • 关于我们

    • 公司简介
  • 案例展示

    • 寺庙设计
    • 工程施工
  • 联系我们

  • 寺庙设计装修

  • 浙江宁波市鄞州区五乡东路1588号

    13957873222

    56189118@qq.com

  • 关注我们

  • 友情链接
广东古建筑公司 寺庙设计公司 郑州办公室装修 电炉丝
Copyright © 寺庙设计布局 浙ICP备19023329号-4
SiteMap